星期四, 1月 12, 2006

洛基恐怖秀

洛基恐怖秀 撰稿 丘淳仁

要講洛基恐怖秀之前,不能不先提美國的午夜場電影史。從今年金馬影展觀摩片「B級電影史」的內容裡,我們可以看到午夜場電影在當地獨特的觀影模式與其背後所形成的次文化背景。而從影片DVD的特別收錄部分中,我們更是看到了影迷在戲院裡與影片劇情互動的瘋狂場面,這種儀式化的觀影方式,正是所謂Cult Film 的真正精髓,也是這類電影最最吸引人的趣味所在。

整整三十年後的今天,洛基恐怖秀仍然像過往一樣,每個週末在全美各地的午夜場戲院上映。這種奇特的現象,在台灣大概也只有四十年前的「粱祝」瘋可以讓我們稍稍揣摩一下那樣的狂熱,不過仍然相去甚遠。究竟是什麼樣的電影能夠吸引影迷這樣「週復一週」,樂此不疲甚至攜家帶眷的不斷到戲院中「膜拜」。它究竟有什麼樣的魔力?

一直到現在下筆寫這篇文字,我的腦袋裡還在迴蕩著主角法蘭克的那句:「I’m just a sweet transvestite, from Tran~ssexual, Transylvania~, ha ha.」而在片中佔重要部份的歌曲,幾乎都有這種繞樑三日的能耐。甚至是第一次看這部片的人,也會不由自主的就跟著唱了起來。這就是Cult Film最大的魅力,也就是吸引觀眾模仿、崇拜的魅力。也許談談周星馳,能比較容易瞭解這樣的現象。

當「鹿鼎記」、「食神」、「少林足球」這些周星馳的經典作品在電視頻道上不斷重播的同時,也同樣吸引了一群人,他們模仿、甚至改編電影裡的對白,尤有甚者,在生活情境裡也能隨地應用這些台詞,例如:「對您的景仰有如滔滔江水,綿延不絕…」,還有「我一秒鐘幾十萬上下,跟你們這些人胡混…」。相信只要稍微有看過前述電影的影迷,對這幾句話都不會陌生。

於是我們在紀錄影片中可以看到,洛基恐怖秀的放映現場,觀眾個個打扮成劇中人物的角色,開始跟著銀幕上的主角們對起戲來。例如,當片中的引言人出現,說出:「I would like…」時,觀眾就接「you would」,當他說:「if I may…」,觀眾就接「you may」諸如此類的制式化對白,開始固定的在每一次電影播放時出現。甚至每當男主角Brad的名字出現時,觀眾就大喊asshole(混球),女主角Janet的名字出現時,觀眾就喊slut(蕩婦)。所以就出現了 Brad Asshole與Janet Slut這兩個主角的新名字,也產生了觀影時的新笑點。

從這個角度看Cult Film或午夜場電影,似乎會讓人覺得,影片的文本似乎不具有太多討論的意義,實際上這類電影的趣味是來自於觀眾與影片的互動與創意。這樣的說法乍聽之下不無道理,但是實際上有點本末倒置。試想,若是一部毫無可取的電影,會有那種吸引一大群人年復一年的花那麼多時間去與之互動的魅力嗎?許多第一次看這類電影的人,常常會因為抓不到影片特有的節奏與對白特殊的幽默感而一頭霧水。甚至因為這類電影常常是低成本的獨立製作,讓大家對這些片子有種劣質、粗俗、壞品味(bad taste)的印象。當然這類片中也真的不乏頗低級又無意義的作品。但是,品味是會隨著時代改變的,看電影的品味更是這樣。曾幾何時,追殺比爾這樣的電影變成主流,周星馳成了金馬最佳導演。當時被稱為血腥、令人作嘔的電影,跟現在隨便一部PG13的電影比起來都像小孩扮家家酒一樣的可愛。講到這裡似乎有點扯遠,但是卻反映了一個現實。那就是,當初的另類變成了現代的主流。這也是電影「B級電影史」中,對午夜場電影所下的註解。

回來談洛基。當我們懷疑午夜場電影的文本內容有何意義時,洛基恐怖秀的文本內容似乎又異常豐富。事實上,洛基恐怖秀最早也是一部歌舞劇,名為「Rocky Horror Show」,於1973年在倫敦的一個小型實驗劇場揭幕。算是當時的前衛作品,主要倒不是因為其中的性解放觀念,畢竟當時性開放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洛基恐怖秀真正引人注意的部分反而是音樂,在幾乎沒有音樂劇採用搖滾樂來呈現的當時,洛基恐怖秀將搖滾與流行樂結合簡單易學的舞蹈動作,立刻造成了觀賞的熱潮。隨後才於1975年搬上大銀幕。大銀幕版本有了舞台劇出身的優秀演員Tim Curry主演全劇的靈魂人物Frank-N-Furter,可能聽到名字想不起來,不過只要看過一些好萊塢電影的影迷,一定對他的面孔不陌生。Tim Curry演過較有名的片子有「小鬼當家第二集」中的旅館經理,「獵殺紅色十月」的醫官,而我印象最深刻的則是「彈指威龍」中的語言學教授。其參與演出的好萊塢電影不下數十部,但是其形象與洛基恐怖秀中可是大不相同了。在近期的作品中,Tim Curry的銀幕形象大都是好好先生,要不就是神經質的怪人,而共同的特質就是都有點娘娘腔。這也許是從洛基恐怖秀中所奠基的銀幕特色吧。

而片中另一個值得一提的大明星,就是當年還是性感尤物的蘇珊莎蘭登。相較於現在的資深實力派女星路線,片中的蘇珊莎蘭登身材曼妙,走的是尖叫型花瓶(恐怖片中常有的那種只會尖叫,不會逃跑的女性角色)的性感路線。而實際上蘇珊在片中也的確犧牲色相的好好性感了一番,這可是現在不可能再看到的尺度了。相較於一般B級恐怖片中的花瓶角色,蘇珊所飾演的劇中角色珍妮則是個帶點單純,卻又有點悶騷的女孩。那種曖昧表情的詮釋,與劇終的一段歌舞表演,都可以看出這個看似花瓶的未來明星與眾不同之處。

當影片一開始,二十世紀福斯公司熟悉的標誌映在銀幕上的同時,卻傳出了與平時所聽到的雄壯配樂截然不同的編曲時,我就知道這是部需要用什麼心態來觀賞的電影了。音樂,絕對是本片最有特色的地方,與其說是音樂,倒不如說是歌曲。尤其是歌詞,本片中許多的KUSO歌詞絕對是經典中的經典,當然,前提是要對英文有點基本認識,不過這應該不只針對是本片,只要是英語電影,若是對其語言瞭解的不夠,那絕對會影響觀影的樂趣。從開始時男主角Brad向女主角 Janet求婚時,不斷的唱著:「Dammit, Janet.」就已經讓人很難忍住不笑。而經典的還有前面所提到的Frank出場時自我介紹的片段,這些惡搞、簡單、易學又不斷重複吟唱的歌詞,讓觀看者不知不覺的就學會了,也漸漸使得看電影像是去卡拉OK一樣。這種認同感的成功塑造,我想可能連編劇Richard O’Brien本人都不見得預料得到(順道一提Richard O’Brien本人也在片中飾演僕人一角)。而這樣的認同與歸屬感,也讓劇中主人翁Frank成為影迷膜拜的對象。當劇末Frank死亡掉入水池中時,雖然影片用了幾近荒謬的手法來處理,但是仍然難掩我心中的一點點失落,甚至像劇中男女主角一樣,雖然被他整的很慘,最後卻仍然有那麼一絲絲的感傷。

不論是角色塑造還是歌舞編排,洛基恐怖秀所呈現的,不僅僅是視覺上的表現與行為上的突兀。它所帶給觀眾的除了荒誕的劇情結構與一點點窺奇或奇觀的元素外,真正達到的其實是一種共同的歸屬感。而這種歸屬感,究竟是植基在文化的共同點上,亦或是每個人都有的那一點點渴望解放的心,還是簡單快樂的唱歌跳舞。我想可能都有吧!

沒有留言: